在央視眾多富于影響力的名嘴中,畢福劍、阿丘、張羽等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吹來一股清新之風。可是,靠嘴巴吃飯的他們最近卻為“普通話達標”發愁,甚至面臨可能“下崗”的危機。據悉,按照央視人事部門不久前發出的警告,主持人要求盡快達標,否則后果不妙。 (人民網10月21日)
上面三位“名嘴”充滿個性的主持風格,本人十分喜歡。但是人情抵不過法律制度。業內人士對此“一刀切”的做法頗有微詞,大部分認為,播音員和主持人應區別對待。新聞類主播要字正腔圓,而娛樂類、談話類主持人如果也是一板一眼吐字發音就顯得不合適了,應該給予適當放寬。
我想問的是:多寬才算寬,有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?要是有,大家平等地按同一個標準執行——這個標準是有的?!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第十二條規定:“廣播電臺、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。”國家語委要求省級以上廣播電臺、電視臺播音員和主持人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一級甲等,而且要持證上崗。
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,我們不是常常掛在嘴邊嗎?!央視作為中國傳媒巨頭,按照國家法律和制度要求依法辦事,不管對誰,都一視同仁,這是在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,來不得法網柔情。因為是“名嘴”就可以法外開恩,網開一面,這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,更不是“名嘴”希望得到的?!懊臁痹谥醒腚娨暸_不是以個人身份出現的,他代表著國家形象。播音員、主持人“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”,在推廣普通話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和榜樣作用,這是他們必須擔負的重要社會責任,是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