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話水平測試是語言形式測試,主要表現為語言形式中的語音形式測試。普通話水平測試結果分為三級六等,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:一級甲等、一級乙等、二級甲等、二級乙等、三級甲等、三級乙等。
一甲(即一級甲等)指稱的是標準普通話,是最高水平的普通話。其特征為:在朗讀和自由交談時,語音標準,詞匯、語法正確無誤,語調自然,表達流暢。這是籠統而模糊的概括性說明,無法讓人們對一甲產生深刻認識。如果能說出一甲十分具體的語音表征,那么不但有利于應試人備考、受測,而且可以幫助測試員提高聽辨敏感度,進而提高普通話水平測試信度。然而應試人發音的復雜性和瞬時性,決定了列出一甲具體的語音表征,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。下面,筆者根據語音理論和施測實踐,結合失分情況,對一甲的常見語音表征,探索性地嘗試作一些闡釋。
一甲者受測四個題項,須得97分或以上,最多可丟3分,為保險起見,設定允許丟2.5分。根據單字、詞語、短文、說話四項依次為10分、20分、30分、40分的配置,照百分比推算,單字項只能丟0。25分,詞語項只能丟0。5分,短文項只能丟0。75分,說話項只能丟1分。如果某項多丟分,就必須在其他項補回來,否則難入一甲。
一甲者讀“單字”,一般不會丟分,或丟分0。2左右,如超過0。5,就不像是一甲語音了。丟分原因主要是讀錯,也偶然出現缺陷發音。讀錯,多見于不常用的字,如把上聲“髓”錯讀成陽平,把平舌“攥”錯讀成翹舌,等等。偶然出現的發音缺陷,多見于使用頻率不高的音位,如把“虐”中韻母üe的韻頭——舌面元音ü,發成帶有舌尖元音的味道,把“窘”中韻母iong的韻腹——半高元音o,發成舌位偏低的中元音,等等。若發音缺陷見于使用頻率較高的音位,比如z、c、s出現齒間音缺陷,j、q、x出現女國音缺陷等等,那么這種發音缺陷一定是極其輕微的,根據情況有時可忽略不計。
一甲者讀“詞語”,一般不會丟分,或丟分0。4左右,如超過1。0,就不像是一甲語音了。丟分原因除跟“單字”相當外,可能的讀錯還有:不能準確識辨輕聲詞,或把輕聲詞讀成非輕聲詞,如“清楚”讀成qīngch?;或把非輕聲詞讀成輕聲詞,比如“眉頭”讀成meítou,等等。發音缺陷除跟單字相當,還有兒化韻發音不規范,或對雙音詞后音節為上聲的,聲調調值發音弱化超度,比如發“兔兒”,主要元音u卷舌過程中夾進了較明顯的央e[?](正確的發音是無e[?],或有e[?]但不明顯),又如“思考”的“考”,調值是214,發音弱化超度為211,等等。
一甲者讀“短文”,可以得滿分30分,或丟分1。0之內,若超過1。0則不像一甲者所為。六個評分項(1、音節;2、聲韻系統;3、語調;4、停連;5、流暢;6、超時)易出問題的,是第二項和第一項。評判一甲語音非常嚴格,只要有一類聲母或一類韻母存在輕微的系統缺陷,就要扣掉0。5分。比如,讀“單字”時,應試人出現的極輕微的z、c、s齒間音缺陷,如果當時忽略未計,那么到了讀“短文”時,則應當作為“聲韻系統缺陷”扣掉0。5分。
常見的聲母系統缺陷有:舌尖后音平舌化;舌尖前音齒間化;舌面前音舌尖化,等等。常見的韻母系統缺陷多一些,表現形式也較為復雜,主要有單韻母舌位偏移和唇形偏移,復韻母韻腹偏移或弱化,鼻韻母韻腹偏移或韻尾偏移和弱化,等等。一甲者存在的聲韻系統缺陷,總是單一的,且極其輕微,因而表現較為隱蔽,對此,測試員必須有清醒認識。
一甲者讀短文,語音錯誤應該沒有,若有,也是不經意產生的,而且通常在5次以下,即扣分不會超過0。5。以17號作品為例,可能會把文中“覺得”的“得”,其輕聲de讀成帶調dé;可能會把“準保”的“準”,不音變為陽平zhún,而仍讀原調上聲zh?n,;可能會把“因為”的“為”,由去聲wèi或輕聲wei錯讀成陽平wéi,等等。
對于“語調、停連、流暢”,一甲一般是不會丟分的。如果丟分則一定是意外,大多是因為短文不熟悉,丟在了“流暢度”上,最多丟0。5分。這是非常偶然的。
一甲者“說話”,雖有可能得滿分40分,但應該說很難。因為該項是臨時抽簽,臨時組織話語。說3分鐘的話,不但要求語音準確無誤,而且要求語調自然,語流順暢,話語有內容。它涉及因素多,沒有過硬的語言能力和充分的測前訓練,一般總要丟些分。丟分在1。0左右,若丟分超過2。0,則測試總分很難達到一甲。
“說話”有三個評分項:語音標準度、詞匯語法規范度、自然流暢度。一甲最可能丟分的是“語音標準度”,如果前面“短文”的“聲韻系統缺陷”被扣0。5分,那么“說話”的“語音標準度”一定也會被扣分,哪怕3分鐘內沒說錯一個字,畢竟發音存在缺陷嘛,也就是說,有極不明顯的方音聽感性質,這種情況一般扣0。5分或1。0分。如果前面“短文”的“聲韻系統缺陷”沒有被扣分,而且“單字”“詞語”中也沒有缺陷音,那么“說話”的“語音標準度”就可能得到滿分25分。施測結果總分在98分以上者,一般都是沒有發音缺陷的。當然,一甲可以沒有發音缺陷,但偶然說錯字還是很有可能的,而且往往是下意識的。說話中的錯字常見于聲調錯誤或者音變錯誤,比如,“復雜”的“復”由去聲錯說成上聲。又如“一會兒”中的“會”由去聲錯說成上聲,進而使“會”前“一”的變調也跟著變,由應變陽平而無奈變成去聲。再如“真高啊!”中的“啊”,未根據音變規律說成“哇”,而仍說成“啊”,等等。
一甲說話的“自然流暢度”一般不會丟分,如果緊張則可能出現一點點不順,最多扣0。5分。至于“詞匯語法規范度”,一甲是不會出現問題的。
作者:何廣見